9月27日,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第十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交易博覽會國際服務外包發展論壇上表示,在數字技術推動新一輪科技變革的背景下,服務外包產業的數字化、平臺化、融合化趨勢越發顯著,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日益增強。
所謂服務外包,就是專業服務供應商通過契約的方式,為發包商提供專業服務。
在中國,服務外包正風生水起。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1-7月中國企業簽訂服務外包合同額7225.8億元,同比增長7.4%,其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4447.4億元,同比增長18.6%。除發達經濟體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也在拓展,1-7月中企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外包執行額同比增長9.3%。
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推進,智能產業快速發展,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全球治理等方面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數字技術深入融入實體經濟,經濟模式發生了重要變化,制造業服務化、服務外包化趨勢正在加快,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與其他產業一樣,IT服務外包也有骨頭和肉羹之分。如果把IT服務外包產業比喻成一條迷人的微笑曲線,那么曲線的兩端是利潤豐厚的“肉羹”——研發和測試,而其中間則是一堆利潤微薄的“骨頭”——編程。
遺憾的是,中國IT服務外包某些企業只是在制造(即編程)的低端環節上賺取菲薄的利潤。這種現象值得關注和警醒。
在IT服務外包業的產業流程中,“基本設計”和“綜合測試”處于“微笑曲線”兩端的最高點,“詳細設計”和“結合測試”居中,“編程”則處于最底端。
“微笑曲線的中間暗藏陷阱。”華為的一位老總指出,靠賺取差價的IT服務外包企業肯定走不遠,成不了大氣候。
由于國際軟件企業自身管理上的特點,很少有最終項目整體發包到中國,而一般都是其作為總承包方進行系統設計、架構分析之后分解出來的子模塊,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加工貿易的性質比較明顯,好比制造業代工一般。
經濟學家吳敬璉表示,在經濟危機中有個普遍的規律,那就是往往科技含量越高的企業,越具有超強的抗風險性。這也意味著:我國的產業轉型必將向加快技術進步、增加人力資本、增加技術的知識含量的方向轉變。而IT服務外包也同樣面臨著產業提升的問題,下一步應該盡量提升IT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層次:從接受個別業務的外包到加入對方的生產流程中;從低知識含量的外包到高知識含量的外包。
有人形象地把IT服務外包的低端工序比喻成為別人“糊紙盒”搞包裝,既無技術含量,又無豐厚利潤,弄不好還背上惡意傾銷的“罵名”。
一個可喜的現象是,現階段,我國IT服務外包產業已經開始呈現數字化、融合化和高端化的新特點。在數字經濟和服務貿易蓬勃發展的當下,服務外包企業發展潛力無限。
歷經近20年的發展,IT服務外包產業已經成為中國開放型經濟的一大亮點。隨著“數字中國”戰略的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正在加速釋放IT服務外包發展的新動能。興起于信息技術領域的IT服務外包,必將成為促進我國數字科技創新發展的有力助推器。
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推進,智能產業快速發展,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全球治理等方面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數字技術深入融入實體經濟,經濟模式發生了重要變化,制造業服務化、IT服務外包化趨勢正在加快,為IT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中國IT服務外包任重道遠。誠如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會長馬秀紅所言,“新時代要求必須緊緊把握新科技革命的機遇,積極推動數字服務平臺建設,大力發展數字服務產業鏈,形成研發、展示和應用全程融合的創新要素,打造全新的智能產業創新供應鏈和價值鏈。”
與此同時,要充分運用上述這些新科技,加速對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的改造,是新時代賦予服務外包產業的新使命,也是服務外包企業在新科技革命中加速升級成為數字服務提供商的重要途徑。